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任务和个体特征对事件性前瞻记忆后效的影响及其机制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10-09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前瞻记忆后效(aftereffects of prospective memory)是指个体错误地重复执行已完成的前瞻记忆意向或已完成的意向对进行中任务产生干扰的现象。基于前瞻记忆多重加工理论, 通过对文献梳理发现, 任务特征(前瞻记忆任务特征、进行中任务特征、任务情境)和个体特征会调节事件性前瞻记忆后效。目前, 关于事件性前瞻记忆后效的加工机制的理论解释主要包括自动化加工、控制加工、提取-抑制加工、停止标记加工、双加工和动态多重加工等。其中, 自动化加工可分为反射-联结加工和差异-搜索加工, 而控制加工又可分为监控加工和抑制加工。事件性前瞻记忆后效的形成与自动化加工和监控加工关系更密切, 而后效的消退更依赖抑制加工。未来研究需深入考察事件性前瞻记忆后效的加工机制, 增加对不同类型以及自然情境中前瞻记忆后效的考察, 注重探

  • 文字与面孔识别的半球偏侧化互补模式的竞争性发展机制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10-09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成人的大脑左侧VWFA对正字法信息更敏感, 而右侧FFA优先处理面孔信息。然而, 这种偏侧化互补模式的发展机制还亟待阐明。神经元再利用假设认为, 在文字阅读学习过程中, 文字识别会与面孔表征在左侧FG竞争神经加工资源, 导致文字识别出现VWFA的左侧化, 并推动了面孔识别FFA的右侧化。分布式半球组织的观点提出了神经计算加工三原则, 试图系统阐释文字与面孔偏侧化竞争性发展的多层次双向动态加工机制。近期, FG的结构分区与功能特征研究取得了一些新成果, 并据此构建了一个文字与面孔识别的多维度计算加工模型。因此, 有必要基于神经元再利用假设和分布式半球组织的观点, 并结合FG的结构与功能特征和近期研究证据, 以系统探讨文字与面孔识别的半球偏侧化互补模式竞争性发展的认知神经加工机制。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究文字与面孔竞争加工的皮层空间位置和功能神经组织学基础、汉字与面孔竞争的加工机制、面孔识别的右侧化发展机制以及数字和音符阅读学习导致大脑可塑性改变的机制。

  • 音乐经验对第二语言加工的影响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10-09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音乐和语言的关系研究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来自行为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证据进一步表明, 音乐经验能够跨领域迁移至第二语言的习得, 表现为音乐经验在理解、产生及学习三个方面促进第二语言加工, 并且这种迁移效应的内在机制是通过促进音乐和语言的共同声学线索加工以及个体一般认知加工能力两种途径来实现的。在此基础之上, 未来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深入细致的探索, 澄清音乐经验和音乐天赋对二语加工的影响, 比较音乐经验影响母语加工和二语加工的联系与区别。

  • 啮齿动物主动母性行为动态改变的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主动母性行为是雌性哺乳动物在哺乳期内有效照料幼崽的一种动机行为, 对幼崽的生存和行为发展有重要影响。证据显示, 啮齿动物的主动母性行为会经历从产后早期的发动和维持到晚期衰退的动态改变, 反映了雌鼠对幼崽奖赏价值阶段性变化的适应; 这一过程不仅涉及分娩激素事件开启下丘脑内侧视前区(MPOA)-中脑腹侧被盖(VTA)-伏隔核(NA)-腹侧苍白球(VP)通路, 还需要杏仁核基底外侧核(BLA)和内侧前额皮层(MPFC)等脑区对上述通路进行实时调节。哺乳期主动母性行为动态改变及其神经机制的研究, 可以加深对行为进化和早期发展的认识, 也对人类母亲产后抑郁等临床问题的干预有借鉴意义。本文首先利用条件化位置偏好(CPP)任务的行为学证据分析幼崽奖赏价值与主动母性行为动态改变的关系; 然后系统阐述调控这一动态改变的神经机制; 最后对未来需要研究的一些重要问题或方向进行探讨。

  • 系统合理化何以形成——三种不同的解释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系统合理化理论认为, 人们会自然地将其所在的社会系统感知为公平合理的, 这一倾向即系统合理化。而系统合理化形成之原因, 一直是该领域理论和研究关注的重点。为此, 研究者先后提出了三种解释思路。认知失调视角认为, 系统合理化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个体想要缓解因系统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产生的焦虑。补偿性控制视角认为, 系统合理化源于个体自身控制感的缺乏。社会认知视角则认为人们固有的认知倾向特别是对于社会经济差异的内归因倾向是造成系统合理化的根源。未来可以考虑在同一个研究中包含来自于不同理论视角的解释变量, 借鉴相近领域的发现探索其他可能存在的系统合理化的形成机制, 探究中国文化特有的系统合理化的来源, 同时对积极的合理化与消极的合理化作出区分, 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社会现实问题加强应用研究的开展。

  • 路径知识习得的认知老化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年龄与路径知识习得的关系是空间与认知老化两大领域研究的重要议题。老年人在面对不同的路径学习环境时呈现出不同的认知老化表现。以往与年龄相关的路径知识习得能力变化的研究, 主要支持了认知老化衰退理论。然而近来发现随着年龄增长, 老年人保留了一种空间认知补偿能力。由此, 在对前人文献进行回顾和反思的基础上, 整合路径知识习得的认知老化表现及机制以探究缓解空间认知老化可能的内部因素和外部有效措施。

  • 基于直觉的亲社会性:来自社会启发式假设的思考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亲社会属性是人类的一个重要特征, 也是研究者一直关注的重点问题。大多数关于亲社会性的理论模型都有一个共同的假设:人类本能地自私, 亲社会行为是对自私进行反思控制的结果。亲社会性直觉模型却提出了相反的假设, 认为在许多情况下, 亲社会行为不需要主动控制自私冲动, 它本身就可以以直觉的(或冲动的)方式出现。亲社会性自动化的行为特征、奖赏寻求的神经特征, 以及儿童亲社会性的早期发展都为亲社会性直觉模型提供了支持性证据。社会启发式假设可以对个体的直觉亲社会性进行解释, 并从情境和个体两个方面对影响直觉亲社会性的因素进行了预测。这不仅为研究者重新思考亲社会行为的根源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也为未来研究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方向。

  • 从无我到自我实现: 基于自我发展的智慧历程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智慧者同时具备“无我”与自我实现两种特征。社会生态取向的智慧研究表明, 去自我中心式的“无我”心态可以促进个体在人生困境或冲突类问题中的智慧表现; 人格特质取向的智慧研究表明, 智慧型人格与自我实现幸福感显著正相关, 并且短期追踪研究表明智慧可以带来自我实现的人生境界与体验。参照人格特质与情境的相关争论, 整合智慧两种取向下与自我密切相关的实证研究, 提出基于自我发展的智慧历程模型: “无我”基础心态促进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智慧实践, 继而最终带来自我实现的人生状态或境界, 同时伴随该境界的内心充实、满足与平静体验又会加强“无我”心态。未来具体研究方面: (1)关注不同文化下自我类型的影响; (2)揭示智慧型人格与自我实现幸福感的动态关系。

  • 主观阶层研究取向的贡献与弊端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近年来社会阶层心理学研究领域对于主观阶层的研究取向高度重视, 突出表现为强调社会阶层概念中的主观阶层成分, 在理论阐述、概念测量、研究设计和研究问题选择上都倾向于关注主观阶层。这一取向为社会阶层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也扩展了该领域的研究方法及关注问题的视野。但它也造成了部分研究在理论层面与社会现实有所脱节、在概念层面过于忽视客观阶层、在方法层面过于依赖操纵主观阶层, 以及在问题层面只关注高低二元阶层划分、对现实阶层多样性关注不足等弊端。未来应进一步深入开展基础研究以厘清客观阶层和主观阶层的关系及其不同的预测效应, 在研究设计时对于客观阶层和主观阶层进行更细化的区分, 同时可以更多关注于现实中的具体社会问题。

  • 语音象征的产生机制:基于敏感期的先天后天作用模型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Bouba-Kiki效应(简称BK效应)指语音和形状特征之间的映射关系。针对BK效应的产生机制, 先天论和后天论之间争论激烈。先天论的观点认为人们对语音象征的敏感性是出生时便存在的一种语言机制。而后天论的观点则强调语音象征是语言经验的产物。上述理论均获得大量研究证据的支持, 且均无法完全否定对方。这表明, 上述理论可能均未完整揭示语音象征的产生机制。鉴于此, 针对BK效应的产生机制, 梳理先天论与后天论的支持证据, 并率先提出语言相关的BK效应敏感期假设。同时, 梳理了支持BK效应敏感期的初步研究证据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而, 以语言相关的BK效应敏感期假设为基础, 提出语音象征产生的先天后天相互作用模型, 以整合以往研究中的矛盾。最后, 展望了语音象征的未来研究进展和方向。

  • 语言经验对概率词切分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概率词切分指个体利用音节间的转换概率切分语流、发现词语边界的过程。经典的概率词切分研究多采用“学习-测试”范式, 首先要求被试切分一段无意义人工语言, 随后对切分效果进行测试。近年来, 研究者逐渐关注语言经验对概率词切分的影响, 具体包括语音经验和被试掌握的语言知识两方面。今后的研究, 一方面可以更多地关注普通话母语者的语言经验如何作用于概率词切分过程; 另一方面还可以在语言经验的分类上进行拓展, 细分群体语言经验和个体语言经验的影响。

  • 信任博弈范式真的能测量信任吗?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信任博弈范式测量信任的有效性一直存在争议。一方面, 社会偏好与风险偏好可能在范式变动中对投资信任水平产生影响, 降低信任博弈的内部效度。另一方面, 信任博弈与量表信任的相关水平较低, 这可能和态度与行为差异、测量类型差异以及测量范式的不足有关。虽然存在争议, 但总体而言, 信任博弈范式仍然是较为适宜的信任测量手段。未来信任博弈范式可在:验证信任博弈范式变动的科学性; 进一步澄清信任博弈范式与量表信任的低相关问题; 拓展信任博弈范式的测量维度以及提升信任博弈范式的生态效度等方面继续完善。

  • 突发事件中民众责任归因的心理需求与应对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突发事件发生后, 通过责任归因对事件原因和责任归属进行推断是民众心理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从民众心理需要来看, 突发事件带来的不确定感驱使个体寻找事件的解释来实现认知闭合, 控制感的不足则会让个体更加强调外部世界的秩序性, 这两种需要也是事件中阴谋论传播和替罪羊效应的心理基础。相应地, 在事件中负有责任的组织主体, 也应当基于民众的心理需要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 来重塑组织形象和民众的信任, 避免责任规避带来的负面效应。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从心理学视角补充整合性的实证证据, 对突发事件的不同类型进行区分, 关注责任归因与其他社会心理学变量之间的联系, 以及探索适合中国社会的有效应对措施。

  • 突发公共事件中公众的补偿性控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补偿性控制理论指出, 当面临控制感的缺乏时, 个体会表现出一种需求秩序的倾向, 即努力寻求客观世界的秩序, 对于具有秩序性、确定性、可预测性的物理或抽象事物表现出偏好与需求, 这种表现被称为补偿性控制。基于突发公共事件常会引发人们控制感暂时的下降, 补偿性控制理论的视角可以用来解释个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一系列典型心理反应。如阴谋论信念、谣言传播、道德争论和非理性囤积, 都可以从补偿性控制与秩序需求的角度来加以理解。未来研究可以更多考虑从补偿性控制的角度探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公众心理反应, 并基于此视角加强理论深化、研究细化和实践干预。

  • 视觉观点采择中自我中心性偏差的抑制和归因之争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自我中心性偏差是社交失败的重要原因, 但其产生机制还存在争议。以往研究存在抑制性选择模型与流利性错误归因两种理论观点:前者认为对自身观点的抑制失败会导致自我中心性偏差; 后者则认为错误地选择自身更为流畅的信息会导致自我中心性偏差。为整合上述争论, 提出抑制-归因协同作用模型, 认为抑制和归因两种加工或可共同导致自我中心性偏差。未来研究应借助精巧的研究范式和特殊被试群体, 进一步验证该模型。

  • 涉空对话中表征对齐的产生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人类如何处理并交换空间信息是现有空间认知领域的热点问题, 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涉空对话实现的。在涉空对话中存在着表征对齐现象, 互动双方在对话中会实现空间术语、空间参照系及空间视角等表征的对齐。空间场景物理特征和人与人的协作都会影响表征对齐的程度, 而实现表征对齐的生理基础是对话双方神经活动的一致性。未来可继续探究表征对齐的作用机制, 如与个体空间偏好的关系, 以及合作伙伴特征如何影响表征对齐的程度等。

  • 老年人的智慧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智慧是个体在其人生经历中习得的一种德才一体的综合心理素质, 是成功老龄化的重要标志和毕生发展的理想终点。研究发现, 三维智慧量表、自我评估智慧量表、成人自我超越问卷等自陈式测量和柏林智慧范式、智慧推理等表现式测量对老年人智慧评估具有良好性能; 老年人智慧发展受到开放性、自我反思、情绪调节、人格成长等内在因素以及受教育程度、关键生活经历、社会环境等外在因素的交互影响; 毕生发展的智慧为老年人带来更高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以及更少社会疏离感、孤独感和抑郁。未来应该开发多测度、整合的老年人智慧测评工具; 深入揭示老年人智慧的预测因素、影响后效及其内部作用机制; 进一步探索社区养老服务中老年人智慧的干预与培育策略。

  • 具身记忆及其内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具身记忆研究主要探讨身体及其感觉运动过程在记忆中的作用。操纵或限制身体的物理状态、具身特征或可用性, 可以影响记忆的效率、效价和内容。其内在机制可以通过编码特异性原理、启动效应、隐喻表征理论和再激活假说进行解释, 但尚未形成统一的模型。基于现有研究与理论的共性, 提出具身记忆的感觉运动模拟模型, 强调重新激活在具身记忆中的作用, 以期在同一框架下说明身体作用于记忆的过程, 并进一步指出重新激活的条件。未来亟需在具身记忆的稳定性以及深层机制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 镜像等效或守恒及其打破:从行为到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镜像等效或守恒是动物与人类个体对两侧对称自然物体的一种进化自适应加工。但是, 这种知觉特性会妨碍包含镜像字符的文字阅读学习。阅读者有必要学会利用镜像泛化抑制的“去学习”机制, 打破镜像等效或守恒, 以获得识别镜像字符的能力。这一过程中, 左侧梭状回皮层通过与早期视觉皮层、顶叶皮层和口语脑网络的交互作用, 逐渐发展出一个可以识别镜像字符的视觉词形区(visual word form area, VWFA)。今后的研究需要关注两半球及其连合纤维在镜像等效或守恒加工中的作用、镜像泛化与抑制的详尽加工机制及其对镜像书写的影响、正常汉语儿童的汉字镜像泛化加工等问题。

  • 集体自恋:群际冲突的催化剂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集体自恋是将自恋延伸到群体水平的一个经典构念, 目前被界定为对于“自身所属群体是卓越的并值得优待, 却未充分被他者承认”的信念。现有研究发现它对群际敌对性有较强解释力, 因为集体自恋者对内群体形象、地位或身份所受威胁高度敏感, 容易高估威胁和怀疑外群体, 而缺乏自我价值感及控制感是集体自恋的重要根源。鉴于现有研究一般都预设了集体自恋的脆弱性和消极性, 而集体自恋的属性不必然如此, 未来研究应在充分厘清集体自恋内涵及结构的基础上探索其消极与积极后效, 揭示其多元成因及干预方法, 并推进跨文化研究。